提升主管軟技巧 不可或缺的教練力

教練型主管 幫助員工成為更好的自己

在21世紀知織經濟的時代,凡事講求創新、知識管理,任何組織機構面對大環境快速變動、轉型需求,傑出的企業要能夠將「選手」轉變成「教練」,因為團隊裡未受訓練主管的成本,往往是損益表上看不到的隱形成本。

教練制度(Coaching)在歐美行之有年,傑出經理人背後都有位企業教練(Coach),引導他們「跳脫企業經營規範」的不同角度思惟和洞見,教練市場趨勢也分析《財星FORTUNE》500大企業中,71%的公司設有導師與教練制度;跨國集團例如美國波音公司 、HP、美孚石油、IBM、國泰航空、嬌生、麥當勞、諾華藥廠等,也都聘請內外部教練,推行教練企業文化,培養「教練型主管」。

根據國際教練聯盟(ICF, International Coach Federation)2009年最新的研究報告〈ICF Global Coaching Client Study Executive Summary 2009,Apr. 2009〉:「當獲取金錢是一種被期待的結果,教練可以為客戶產出絕佳的投資報酬率,」一般而言,「這些接受教練協助的個人,可以期待回收3.44倍的投資。」

台灣近5年來也因產業改變,從金字塔管理朝向扁平化發展,跨功能團隊漸成主流,以往從重視個人的成功,演變成重視團隊的成功,主管應屏棄個人英雄主義的思惟,樂於分享經驗,激發夥伴的潛能,才能朝向「雙贏」的目標邁進。

此文刊載於智谷網絡2011企業培訓產業年鑑,2010年11月18日,詳細內容(PDF)